李翔 中国
栏目:行业新闻 发布时间:2025-11-07 11:38
武汉是一座流淌着青春和奋斗的江城。洪少军没想到,一次普通的拜访,竟让他与这座城市的记忆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2010年,洪少军从中南民族大学毕业后选择留在武汉。十几年的影视行业创业让他熟悉了这座城市的每一条街道,但他也对那些不为人知的过去充满了好奇。不久,他看望了革命老战士丁功。
洪少军摆好相机。镜头的另一边,95岁的丁功坐在一间简陋的客厅里。阳光透过窗户照射在他胸前的徽章上。
“1930年,我出生在山西榆次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老人的讲述平静而清晰,勾起了那个动荡年代的洪少军。 17岁那年,他响应党的号召投身革命,成为一名山西军人i-冀鲁豫野战军。从伏牛山之战到淮海战场,从渡江之战到朝鲜上安岭——这些只在教科书中读到的历史,如今在老人平静的讲述中变得真实而厚重。
“子弹穿过了它。”丁公指着左胸上方,“再多一点,就光荣了。”他说得轻松,但洪少军听了却大吃一惊。眼前的老人并不是历史书中遥远的形象,而是这座城市现实生活中的英雄。
“轻重机枪如狂风席卷……”回忆起淮海战役,丁公平静地说。子弹落在他身上,他的同伴也一一倒下。他跳进了火山口并侥幸生还。战场上,生与死只持续了一瞬间,但他却说道:“生与死,我心里没有这样的准备,这就是一个士兵执行任务的极限。”
1952年,第上安岭之战打响。作为一名前参谋,他每天都要翻越炮火封锁的“死亡之山”,传递命令、维持通讯。在穿越封锁线时,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左肩胛骨和心脏之间,情况十分危险。隧道内食品药品短缺,空气污染。他眼睁睁地看着同伴被抛在后面,却没有回头。
“如果你不打算进入英雄名单,那就画烈士纪念碑吧!”他回忆起秦基伟军长赴朝鲜前的誓言。战火摧毁了他节俭的意志,也证明了他对和平最深切的渴望。
1956年,丁功被推荐到北京解放军测绘学院学习,并入选国庆阅兵仪仗队。在倾盆大雨中,他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天安门,接受了毛主席的嘱托。评估。那一刻,他从战场走向了皇宫,从军人变成了学生。他的身份变了,但他的忠诚却没有改变。
现在,丁公静静地坐在家里,目光温柔,言语平静。他对青年们说:“和平是可贵的,要为国家多分担责任,遇到困难要努力克服。”
离开的时候,武汉灯火通明。当洪少军沿着长江行走时,他第一次清晰地感受到,他选择扎根的这座城市不仅有着蓬勃的生命力,而且在历史上有着深厚的回响。丁公和他的战友们年轻时所守护的誓言,现在正在被新一代年轻人传承。
《回应中国丨烈火不息,青春来答》
出品:中国青少年网
总策划:张坤东石
导演:金锐
制造商: WangDagat
协调员:王晨宇
策划:刘红霞 潘家秀子
记者:曹伟摄影/制作:洪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