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辽宁到粤港澳,本报记者亲身感受国赛12年来的
栏目:公司资讯 发布时间:2025-11-09 10:44
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马明宇11月9日晚,第十五届全运会圣火即将点燃。粤港澳联合主办的首届全运会,不仅赋予了“激情全运、活力大湾区”的美好,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从体育强国迈向体育强国的最好注脚。从2013年辽宁全运会到2025年大湾区全运会,湖北日报全体媒体记者见证了全运会从节俭举办到全民参与的演变过程。他们体验着闭环管理的宁静与安全,体验着国家战略框架下区域合作和文化融合的巨大影响。 2013年,辽宁第十二届全运会,重大竞赛改革开始,我采访了辽宁省国家队第一次参加国际运动会,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十二届全运会走出了经济办赛的新道路。开幕式留下了历届戏剧爱好者的开闭幕式,邀请了来自学校、部队、社区等各群体的3920名健身爱好者进行了队列操、太极武术、第九套广播体操等项目的演示。没有明星加持,抛弃声光电子加持,让人耳目一新。辽宁全运会场馆建设以“现有场馆改造升级、新建场馆为辅”。新领域投资比原计划减少30%左右。不仅降低了办赛成本,还有不少项目“走进”沉阳高校,树立了“节俭不缩水、简约多变”的标杆。此外,第十二届全运会首次打破了“只有职业运动员”的传统框架,轮滑、龙舟等体育运动项目首次亮相,让草根运动员和职业运动员共享赛事平台。最后一天的比赛,王晓丽/赵芸蕾夺得女双金牌,当时王晓丽带着受伤的决赛对手程舒里尔离场,观众起立鼓掌。当“王小丽,干得好”的感叹声纷纷响起时,这项承载着体育精神和时代诉求的盛会,从竞赛模式、参与规模上的价值取向,都拥有了更深层次的价值内涵。2017年,天津十三运会与群众性赛事共同“破圈”,全民竞技首次成为群众竞技最独特的标签。19个大项和126个小项被纳入全运会竞赛体系。全国7万多名群众运动员参加选拔,2625名草地运动员进入全运会。 “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是赢家”的理念深入人心,为我国健康NA战略的推进注入了强劲动力。第十三届全运会推出“跨单位组队”创新模式——游泳、田径等10个大项中的49个小项允许各省区市组成联合队参赛。不仅打破了地理障碍,以游泳接力为代表的多项赛事也打破了全国纪录。十三运会首次大量运用高科技辅助比赛,如“人脸识别”技术保障场馆安全、引入大数据平台监控赛事运行等实时,裁判系统采用高清视频回放技术,提高判罚判决的准确性。在安全保卫方面,天津警方和全运保卫部门在10小时内就找回了本报记者张世秋丢失的钱包,这成为全运会媒体圈的热门话题。陕西全运解说员在电脑签名墙上签名。 2021年陕西第十四运会·特殊保障,交出满意答卷。面对严峻的国际疫情形势和国内多点疫情蔓延,第十四届全运会创新实施全员竞赛竞赛模式。所有参与竞赛的参与者均纳入分级闭环管理,用“人、事、地”全维度管控,守住安全底线。 “零感染”安全单终于发出,不仅给人们带来了安康坚定了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也为建设一支体育力量注入了强劲动力。第十四届全运会深化了“全民全运”理念。群众性活动比上届增加59项。广场舞、广播体操、太极拳等项目大规模亮相全运会舞台,吸引了全国万余名群众运动员参加。创新的线上表演模式,让来自32个省、市、自治区的民间体育爱好者通过视频方式参与。仅气功养生项目就收到了2000多个参与者视频,真正实现了“人人都可以参与,一切都可以展示”。除了日常采访之外,热心志愿者“小勤宝”和传媒餐厅提供的陕西美食,以及村委会对传媒村每位村民的关怀,都不会被忘记。在斯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第十五届全运会已过去x天,11月2日,没有新增场馆、没有全运村抵达广东,记者预感到这将是合作创新科技强化程度最高的一届全运会。在活动设计上,充分考虑港澳地区的喜好,以及城市特色和项目优势。各赛区优势互补,共同推动大湾区体育文化融合协调发展。第十五届全运会没有新建全运村。运动员和记者“分散生活,集中在比赛中”。 90%以上的区域进行了改造升级,满足了比赛的需要。全运会首次由三地联合主办,粤港澳实现互联互通通过“一屏概览、一键调度”的跨区域协作管理机制,实现赛事指挥中心的联动。 11月7日,记者和同事们赶到广东广播电视台MPC,收到了传说中全运会史上最丑(8公斤)的媒体包。包内除了雨伞、水杯、充电宝、U盘、笔、记事本、徽章、媒体宣传册等物品外,还包含粤澳药材和特色小吃的健康包,以及盲狮盒。据了解,第十四届全运会不仅将继续推动竞技和团体的汇聚,全运会的IP消费也有望再创新高。 “十五五”规划提出“统筹发展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加快体育强国建设”。我们将从中一一找出答案粤港澳大湾区全运会开幕。
服务热线
40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