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烈减肥会导致骨质疏松症。专家提醒科学控制
栏目:公司资讯 发布时间:2025-10-23 09:17
科技日报记者 勇 李 通讯员 黄巧 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当天上午,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胡炯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骨质疏松症与个人体重密切相关。太重或太轻都会导致骨质疏松症。建议市民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18.5至27之间,以保持健康的身体。 “你现在比以前更健康了。” 19日上午,胡炯宇在门诊遇到了老熟人、来自成都的患者刘女士(化名)。然而,一年前,刘女士。当时年仅48岁的她因为对自己的体重不满意,开始了“残酷减肥”模式。短短3个月的时间,就瘦了20斤。看着肚子一天天变小,刘女士也很高兴。令她没想到的是,今年8月,而与朋友开玩笑时,刘女士突然感到胸口疼痛,咳嗽时疼痛加剧。到西南医院检查后,结果让刘女士大吃一惊——肋骨骨折了。进一步检查揭开了谜底——刘女士患有骨质疏松症,导致骨头分解,最终导致骨折。面对这种情况,胡炯宇不仅给他对症治疗,还叮嘱他要做好力量训练,不要盲目减肥,加重骨质疏松。经过大约一个月的调整,刘女士的症状大为好笑。 事实上,像刘女士这样的患者,胡炯宇治疗过很多。为什么体重波动会导致骨质疏松? “体重是影响人体新陈代谢和骨骼健康的重要因素,它影响着生命各个阶段的骨骼健康。”胡炯业表示,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低体重和肥胖都会对骨骼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胡炯宇表示低体重是骨质疏松症和脆性骨折的重要危险因素。如果体重指数(BMI)低于19,应通过增加能量摄入和增加运动来积极促进体重增加。当人体处于健康体重或平衡适度增加时,体重与骨密度呈正相关。但当体内脂肪含量过高时,会导致骨转换不平衡,成骨细胞活性降低,破骨细胞活性增加,导致骨质流失加速,骨质疏松风险增加。特别是对于腹部肥胖的人来说,腹部脂肪量的增加与骨密度呈负相关。此外,超重和肥胖的人由于活动受限和骨质疏松,更容易摔倒,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加。那么,维持骨骼健康的理想体重是多少? “肌肉型肥胖”是维持骨骼的理想状态健康。胡炯宇具体说,是指体重指数处于正常较高范围(BMI24-27),但体脂率可以控制、肌肉量充足的状态。由于骨骼上的肌肉产生更强的机械应力,这一群体的人通常具有较高的骨密度。此外,胡炯业还就如何保持骨骼健康给出了自己的建议。首先,大家要注意力量训练,比如每周2-3次抗阻运动(如哑铃、深蹲、弹力带训练),可以明显增加肌肉和骨质密度。其次,公民应摄入高蛋白、均衡饮食。每日可摄入足够的优质蛋白质(如鸡蛋、牛肉、大豆)和钙(800-1200mg),补充维生素D(每日600-800iu),促进钙的吸收。最后,每个人都应该避免过度减肥。 “快速减肥会导致肌肉流失,从而不利于骨骼健康。肥胖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减肥。”胡炯宇说。
服务热线
40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