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永鹏:推动自己的国学研究尤为重要
栏目:公司资讯 发布时间:2025-10-16 09:31
10月13日至15日,第二届世界汉学大会在上海召开。这是中国国际研究领域的一件大事。去年首届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在大会欢迎辞中指出,汉学是“历史中国的研究”和“当代中国的研究”。它深刻阐明了汉学的重要性,指导了汉学大会的基本理念。之所以要关注国学,是因为在中国发展的现阶段,主观知识体系的构建必然需要国学的蓬勃发展。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地位和影响力的崛起,世界的迫切需要也在呼唤中国发展汉学。如何构成介词中国政治是当今中国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与欧美国家不同,中国进入了现代世界在发展了自己的身份后,成为“弱者”。因此,中国自身的身份正在探索之中,长期以来并没有产生主观的“汉学”。我们今天所说的“中国研究”更多地指的是海外研究,本质上是外国研究者眼中的中国“镜像”,以及对中国人民“这个镜像”的研究。这种“镜像”式的研究固然重要,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它最大的问题是缺乏主观性。这对外国人学习中国是有好处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自省和自律的民族。古人常说,以铜为镜,以史为镜,以人为镜。这种情况至今仍在发生。如果你经常通过别人的眼光来看待自己,你就不会产生脱离现实的观念,就不会产生美国社会科学的傲慢和霸权。但只是瞧照镜子并不能提供主观的自我理解。因此,今天中国研究的紧迫使命就是拓展概念,从关注主体的国外研究转向发展主观的中国研究。
真正主观的国学知识体系需要建立在两个支柱之上。第一个支柱是中国历史。在人类发展的今天,人口的大流动已经达到稳定状态,土地资源的分布不太可能发生重大变化。与此同时,人类社会进入国家大统治时期,从中国、印度这样的10亿人口国家,到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巴西等人口过亿的新兴国家。人口一亿以上的国家覆盖了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中华文明的经验,特别是政治智慧和历史经验治理超大国的经验变得更加普遍。中华文明的特殊性越来越体现在未来的大学中。第二个支柱是中国的现实,特别是中国现代化方式的成就。正如美国的美国研究发展了现代化理论一样,中国的中国研究也应该在中国现代化风格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既能解释中国又能启发世界的中国现代化风格理论。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适应中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实现的。那么,中国研究的重点就是认真分析和解释中国的现代化,传递主体性的概念体系和理论体系,提炼出具有世界意义和普遍意义的理论。范例。国学实事求是,所以不会称霸n 文化或“普世价值”。相反,它将与南半球国家一起进行一场社会科学革命,打破西方社会科学,包括西方现代化理论、民主化理论、经济发展理论等的束缚,并根据各国的实际情况发展新的社会科学理论。从明代欧洲传教士来华算起,海外华人研究已经走过了近400年的历史,积累了大量的知识,丰富了中国人民对自身的认识。今天的国学需要从海外研究走向国学与海外国学并举,以中国人自身的知识为主体,以外国人在华研究为辅,最终构建起国学大厦。 (作者为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