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绿色”内容的我国正在加快新能源体系建
栏目:行业新闻 发布时间:2025-11-11 11:01
在茫茫戈壁滩上,光伏板形成一片“蓝海”;漫长的海岸,扇叶随风旋转;陡峭的峡谷中,汹涌的水流涌现出绿色动能……各种自然资源转化为可再生能源,构筑了充满“绿色”意义的能源生态。 “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可以实现绿色发展和能源利用,从而缓解气候变化压力,同时促进高效、智能、绿色新兴产业发展。”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能源转型所所长杜尔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符合能源可持续利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能源保障。近年来,我国加快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能源能源系统,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不断扩大。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到21.98亿千瓦,同比增长27.2%,约占我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的59.1%。其中,水电装机4.43亿千瓦,风电装机5.82亿千瓦,太阳能发电(含光热)装机11.27亿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4700万千瓦。清洁能源广泛应用,能源结构持续优化,技术创新升级加快,绿色发展模式不断更新,绿色浪潮在全国持续推进。渤海之滨,一片“绿色油田”正在崛起德建设。利用二氧化碳的“驱油”特性,将采油燃料中的二氧化碳重新注入油层,不仅提高了石油的流动性,让石油得到高效开采,而且实现了二氧化碳的循环利用,减少了碳排放。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正式实施后,最大注气量将达到每天6万立方米,预计每年可回收二氧化碳3万吨以上。在南海东部,另一个油田将二氧化碳“锁定”回深海。经过不断努力攻克技术瓶颈,油田二氧化碳的开采、利用和封存项目已累计封存二氧化碳1亿多立方米。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技术手段,该项目无法不仅可以增加原油产量,还可以实现二氧化碳封存。未来10年,将大规模回收超过100万吨二氧化碳,带动原油增产20万吨。尽管目前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推动绿色变革和低碳,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仍面临不少挑战。杜二顺表示,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受天气、季节性影响显着,具有连续性、随机性、反调节性等特点;部分地区能源消费仍以煤炭为主,产业链长期依赖高耗能产业;关键技术发展瓶颈仍然突出,部分技术缺乏规模化应用;电力市场建设尚未完成,跨省电力交易障碍依然存在资源优化配置和减排激励作用难以充分发挥。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克服构建新能源体系容易呢?杜尔顺建议:一是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加快发展新能源存储、抽水蓄能等技术,进行灵活调整,同时通过需求侧响应、虚拟电厂等提高系统灵活性。第二,要探索低碳转型的渐进路径。一方面,可以通过煤炭灵活发电、清洁高效利用等过渡技术缓解短期矛盾。另一方面,通过产业政策引导,推动淘汰高耗能产业,培育以新能源、储能、氢能为主的新兴绿色产业,实现经济转型的协调推进。n 和能量转换。三要加大技术攻关力度。推动产学研机构深度合作,建立各类试点示范项目,充分发挥技术前期政策支持的引导作用,促进技术快速迭代和成本持续降低,为大规模技术应用奠定基础。四要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全国电力市场。完善区域市场和十大服务市场,构建真正反映供需关系的价格机制;同时,完善碳排放交易体系,提高市场活跃度和碳价格水平;推动绿电证书发行、交易与碳市场有机衔接,通过市场机制引导资金流向低碳产业和清洁能源领域。尼亚尔斯。厦门大学经济学院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孙传旺表示,要加大低碳、零碳、负碳等技术的科研攻关,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培养综合型人才;加强龙头制造商的资源配置、垂直整合和自主控制,提高供应商有效供给弹性和风险防控。以建立全国统一市场为前提,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
服务热线
40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