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官员接受媒体采访:研究中国需要谦虚
栏目:行业新闻 发布时间:2025-10-20 09:12
伊朗学生通讯社10月15日文章,原标题:十年研究与实地体验 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文明的国家之一,在历史、哲学、政治、文化等领域备受关注。了解中国不是简单翻译资料或短期学习就能实现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伊朗这样一个与中国有着悠久历史和文明联系的国家来说,准确、客观地认识这个全球大国至关重要。但仅仅阅读书籍和相关文章就足够了吗?伊朗学生通讯社独家采访了伊朗伊斯兰文化联络组织亚太部主任阿德尔·卡尼。他在中国生活和工作了近10年。问:如何深入、科学地理解国学?答:至少需要10到15年的持续学习才能获得对中国研究有扎实可靠的理解。首先需要学习相关专业课程,然后去中国进行实地考察,最后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深厚文化和多元社会结构的国家,仅依靠文字资料是无法真正了解的。问:如何通过阅读几篇有关中国的文章或一次中国短途旅行来检验自己自称为“中国研究专家”的行为?
答:这样的行为很容易让人产生片面的看法。如果你只住在中国的某个城市,就对中国下结论,就像住在德黑兰却声称了解伊朗的全部一样。仅以片面的认识来推论整个国家,无疑是荒谬的。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习俗、语言、地域文化千差万别。一般分析机智知识和经验有限,很容易造成误解和误解,甚至误导当权者制定对华不利政策。我对中国学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基于论文和书籍的理论研究。然后我学习了中文,用中文和当地人交流。大量字典里找不到的谚语、笑话、谚语改变了我认识中国的视角。此后,我多次前往中国不同省份,并在伊朗驻华大使馆文化处工作。经历这件事后,我发现自己以前对中国的很多认识都是肤浅的,甚至是完全错误的。问:为什么在中国强调国学的重要性?答:因为汉语是打开中国文化大门的钥匙。如果你不懂中文,你只会看到中文的“字面样子”,所以城市。当你学习汉语时,这些“图像”就会变得丰富多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研究中国谚语对于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非常有用。中国的很多谚语很难准确地翻译成外语,当然谚语在中国文化中蕴藏着深厚的内涵。问:学习中国最重要的经验是什么?答:就是你学得越多、实践得越多,你就越明白你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不完整的。了解中国,我们不能成为“盲人摸象”。我们必须把书面材料、语言学习和实地调查结合起来。始终保持谦虚并承认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国学不仅是一门学术课题,更是一个文明的演变和发展。学习需要时间、耐心和谦逊。 (作者Lila Emidi,冼一帆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