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研究优化北京证券交易所新股发行制度
栏目:公司资讯 发布时间:2025-11-01 09:17
10月29日,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一级巡视员尚庆军在2025年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要完善北交所发行上市机制,优化现代上市标准第四套要求;规范北京证券交易所发行上市,研究优化新股发行制度,不断扩大做市商队伍。证监会将积极加强行业监管、信息化、发展改革、金融、科技及各行业主管部门的协调,建立和运用跨部委合作机制,共同建立促进创新资本发展,精准支持优质中小企业发展。适应国家战略需要,代表新生产力发展方向。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尚庆军表示,目前北交所280家上市公司中,80%以上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企业,53%是国家级专家和新“小巨人”企业。上市公司平均研发强度为4.5%,高于监管公司平均水平2.86个百分点。北交所上市公司总体经营状况和发展良好。今年上半年,80%以上的企业实现盈利,平均净利润约1500万元。上市公司积极回馈投资者,累计现金分红约50亿元,13家公司实施股份回购,投资者情绪明显改善nt。对此,市场各方参与热情明显增强,合格投资者较2024年初增加40%。今年上半年,京股日均交易额近300亿元。市场的实力和吸引力与日俱增,生态系统也将不断完善。
“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全周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尚庆军表示,北京证券交易所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推出了新的北京证券专业指数,加强了对ETF等创新产品的研究储备,并顺利完成了全市场证券代码的转让。积极优化再融资安排,引导企业采用定向发行可转债等融资方式。改善栽培覆盖“上市-层层安排-挂牌”全周期的服务体系和行政安排,严防财务造假,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落实“六个并购”精神,推动产业整合和战略升级。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 尚庆军表示,新形势下,为更加熟练地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功能,进一步提升北交所和新三板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服务能力,证监会将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充分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综合优势,坚持差异化定位、功能协同。尚庆军表示,一方面要完善发行上市机制结合北交所机制,运用第四套未盈利公司上市标准,优化创新特征披露要求。不仅有力支撑现代科技在切削领域的发展,而且有效服务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将有助于“补链稳链、强链”。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新三板市场的“苗圃”作用,优化准入制度,完善分级安排,激发市场活力,突出培育、规范、服务功能,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同时,继续深化多层次市场协调,加强机构对接,进一步强化北交所与新三板市场“递进、上下、顺序”的策略。 “联动、反馈”的发展模式“上头、下支持”推动新三板与区域性股权市场联动,为以“专家、专家、专家、创新”为代表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便捷、无缝的“接力式”市场服务。关注市场变化平衡,培育壮大耐心资本。尚庆军表示,要把提高上市公司投资价值放在重要位置,要坚持发行上市常态化交易所完善“全链条”管理安排,压实各环节管控职责,对新股发行制度进行审核和优化,不断扩大做市商队伍,给予市场更多参与机会和投资便利,同时积极引导各类媒介和机构。长期资金。进入市场,推动在更多领域设立专项基金参与市场建设,壮大专业投资者队伍。聚焦私募基金“募、投、管、退出”中的痛点,精准发力、畅通循环,吸引更多患者坚持“长期”投资创新型中小企业,优质高效地优化上市公司监管安排。督促推动高质量发展。尚庆军表示,要聚焦“标准”方面,进一步加强信息披露管理,督促上市公司提高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夯实标准发展基础,引导上市公司聚焦核心业务,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力度,支撑发展。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激发企业和人才的创新精神,增强市场竞争力。在增加“回报”方面,督促上市公司“主体少数”树立公众意识、恢复意识,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通过多种方式积极与股东分享发展成果,提振投资者信心。在“责任”上,要落实监管“棘手”要求,遵循底线思维,严肃打击违法夸大、财务造假、挪用资金等违法行为,持续净化市场环境,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加强各方协调配合,凝聚系统合力支撑变革。尚庆军表示证监会将积极加强监管与工业、信息化、发展改革、金融、科技等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管协调,建立和运用部际协作机制,共同促进创新资本形成,精准支持符合国家战略需求、代表新生产力发展方向的优质中小企业,继续做好中央地方协调,促进信息和创新业务共享。共享,构建政策引导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支持区域创新发展。深化资本市场高质量开放,加强境外监管机构和企业主体交流,推动北京交易所与境外各类机构积极开展务实合作,包括“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交易所、d 提升国际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