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结合打造雪域新形象
栏目:行业新闻 发布时间:2025-10-31 09:16
在西藏自治区山南市罗扎县拉康镇,罗扎河与片巴河在山中汇成一条河,云雾缭绕的卡久风景区静静地卧在其中。近年来,随着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步伐加快,卡久景区不仅做好生态保护,还深入探索文化对接、提升旅游服务,使“云中仙境、神鸟之乡”成为雪域高原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鲜明典范。卡久风景区的主要文化资源是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卡久寺,海拔4019米。该寺依山傍水而建,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近年来,洛扎县高度重视文化传承与文化融合。对卡久寺及周边古迹进行系统保护。罗扎县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卡久景区将继续统筹文化旅游资源,将历史文化保护成果融入旅游发展。卡久风景区属半湿润气候类型,生态系统多样。是洛扎县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旅游资源,被誉为“天然博物馆”。
然而,优越的生态也意味着脆弱的环境。在景区的开发过程中,我们始终注重生态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罗扎县有关部门明确,景区内严格控制建设规模,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应对脆弱的自然环境当地设立生态步道、垃圾分类收集点等设施,努力实现旅游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 “妥善保护这片土地是繁荣的先决条件。”拉康镇社区负责人介绍说,景区目前每年接待游客约5万人次。 “我们希望游客留下脚印,而不是脚印。” 2012年,卡久风景区被评为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今年9月,经山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全面审核,卡久景区已达到国家3A级旅游标准,正式认定为国家3A级旅游区。这既是对景区自然风光的认可,也是文化与旅游融合、生态保护并重的结果。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不仅使绿水青山更加迷人,也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卡久风景区的建设带动了拉康镇及周边胜阁镇、腊角镇、边坝镇等地区的发展。随着道路的畅通和基础设施的完善,越来越多的村民成为旅游开发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我们家主要经营交通,随着游客的增多,去年12月我们装修了一家藏式民宿,现在一年能收入30万元左右。”拉康镇民宿经营者措木说。如今,美丽地区的藏族民宿、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仅增加了就业机会,也带动了土特产品的销售,形成了文化传播与经济增长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目前景区游客以自驾车团为主,旅游旺季从每年4月至11月。随着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的不断完善,卡酒景区正逐步成为罗扎县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也让年轻人看到了小镇发展的未来。”一位年轻村民说。如今,卡酒已经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天地,旅游发展资金的回流、设施的完善和生态保护意识的增强,为当地乡村复兴注入了长远动力。拉康镇党委书记同涛表示,下一步要学习借鉴其他景区成熟的管理经验,继续提高卡久景区的知名度,让群众更好地吃到“旅游大米”(本报实习记者方亚楠)。